最近幾周跟風,與同事一起玩ChatGPT並提問,越用越覺得強大,快速的回復速度加上極高的準確率,讓人不禁感嘆科技的躍進,也看到許多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的貼文,不禁思考起工程師這個職業真的這麼簡單會被AI取代嗎?
於是做了以下幾點,去分析ChatGPT,並展開這個議題
- ChatGPT是怎麼演化來的?
- 龐大的資料究竟怎麼收集?
- 他到底是使用甚麼模型?基於甚麼模式回答問題?
- 目前的瓶頸或是限制?
- 要以甚麼心態去看目前AI的趨勢?
- 要如何使用這項工具?
ChatGPT是怎麼演化來的?
ChatGPT 是甚麼呢?
ChatGPT是一個大型的自然語言(英文、日文、中文)處理模型,由OpenAI(微軟投資公司)開發和訓練。GPT代表”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”,它是一種基於Transformer架構的語言模型,可以根據先前的輸入文本預測下一個可能的文本。ChatGPT是一個特定版本的GPT模型,專門用於對話生成,它可以與人類進行自然而流暢的對話。
它是為了解決甚麼而誕生的?
為了解決對話中的自然語言理解、生成和流暢度等問題。基於大量文本數據訓練而成,並經過迭代演進,並非是2023年的新技術。2020年6月時就已經投入商業化,11月30日發佈。屬於AIGC(人工智能技術)的一部分,目前使用AI模型已迭代至GPT-3。
GPT基於大規模化(電腦的硬體提升、龐大的訓練資料1750億筆資料)、Transformer架構(自注意力機制的神經網絡架構,用於處理序列數據)、轉移學習(將已經學習到的知識、技術、能力,轉移至另外的一個新模型上,並應用),分析輸入資料並使用InstructGPT(新型態的大型語言模型,旨在通過給出明確的指令或提示來生成自然語言文本),來實現人類的意圖。
- GPT-1:
1.發佈於2018年,是第一個使用Transformer架構的大型通用語言模型。
2.以無監督方式在大量文本數據上訓練,能夠生成流暢的自然語言文本。
3.使用12個Transformer編碼器層,共計110M個參數。
4.在多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上取得了良好的表現。
5.在發布當時被認為是目前最先進的語言模型之一。
- GPT-2:
1.發佈於2019年,是GPT-1的升級版本,增加了模型大小和訓練數據量。
2.使用了更多的Transformer編碼器層,共計1.5B個參數,是當時最大的語言模型之一。
3.在多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上表現優異,能夠生成更長、更複雜、更具有邏輯性的文本。
4.因為能夠生成高度可信的假新聞和惡意內容,所以引起了一些擔憂和爭議。
5.需要更大的訓練數據和更強的正則化來解決生成有爭議文本的問題。
- GPT-3:
1.發佈於2020年,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通用語言模型,擁有175B個參數。
2.使用了更多的Transformer編碼器層和更大的訓練數據,能夠生成更自然、更真實、更多樣化的文本。
3.在多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上取得了令人驚訝的表現,並且從未見過的應用也出現了。
4.能夠快速進行零樣本、一樣本和少樣本學習,並且有能力進行多種語言的翻譯。
5.然而,由於巨大的參數量和計算資源需求,GPT-3也面臨著可解釋性、隱私保護和環境影響等問題。
以上是GPT自行統正出的要點。
龐大的資料究竟怎麼收集?
OpenAI 開發了一個自動化的資料擷取程式,可以從各種網站上擷取文字資料,例如維基百科、新聞網站、社群媒體和書籍等等。擷取的資料包括了大量的自然語言文字,例如文章、評論、留言、社交媒體帖子等等。為了確保資料的品質,OpenAI 還使用了多種檢查和篩選機制,例如過濾掉低質量的網站、檢查資料的可信度和準確性等等。GPT-3還使用了多種公開的資料集和語言資源,例如Wikipedia、Common Crawl、BookCorpus等等,這些資料集包含大量的文本資料,可用於訓練模型並進行測試和驗證。
但仍需 人工標注的指令 和 提示資料集
到底是使用甚麼模型?基於甚麼模式回答問題?
ChatGPT基於GPT-3模型,無須監督學習,從大量的文本資料中回答詢問問題,透過輸入的資料(提問)與資料(175B參數)算出一個向量參數,也就是算目前的問題與這個資料的距離,若找到最近距離的資料,則有可能是解答,在極大量的資料下,這個距離可以縮短至相當近的距離,即正解。
可透過使用詞嵌入技術(Word Embedding)來實現,將每個單詞映射到一個高維向量空間中的一個向量,再將這些單詞向量結合起來,得到一個表示整個文本的向量。
目前的瓶頸或是限制?
1.回答的解答是否會違反知識產權?
2.回答的解答(來源)究竟是否有經過產出者的合意?
3.虛假訊息是否能高效的過濾,要用甚麼技術過濾?有誰能夠背書?
4.來源資料庫只到2021年,2022年後的趨勢及知識,無法提出回答。
5.專業領域無法保證正確率,使用英文與中文提問,存在偏差。
6.若非該領域熟悉者,無法分析此問題是否為該領域正確回答。
若指出錯誤,會馬上道歉,並給出建議,但建議有些是錯誤的(經過程式碼實測,例如請它做出輪播圖,卻有些參數漏了沒有給XD)
要以甚麼心態去看目前AI的趨勢?
不需用悲觀的角度去看目前的趨勢發展,有句俗語說 打不贏就加入,若已形成趨勢,趨勢就不易改變,生為工程師,我們可以觀測這些AI是否可以對我們的工作提出貢獻,對它產出的解答進行優化,加快我們的工作效率。工程師除了要寫程式碼有產出之外,雙向溝通(與User、PM、SA)、時程規劃、通靈(判斷需求是否可行),都非一朝一夕,AI可以取代的,身為一個技術職位,我們豈能跟新技術保持距離呢?說不定還能用AI寫個專案,發個大財呢~(開玩笑XD),保持警覺吸取產業新知,並觀察是否有順風車可以搭乘,提升自己的技術力與薪資(出來混還是要討口飯吃的)
要如何使用這項工具?
基於觀察及體驗的角度,以下是個人一些提問上的統整。
1.若提問領域英文為主,就盡量用英文提問。
2.提問可以層層提問,先由一個基礎問題,再慢慢發展,可以有更全面的認知。
3.若是一個廣泛的問題,可以先以問題的核心開始提問。
4.若回答相當的大量,可以設定角色回答。(我是一個高中生,請以我能聽懂的程度回答……)
5.縮減回答至關鍵要點(統整出簡單要點,10點每點50字內,等等…)
6.若是專業問題,可以改為專有名詞回答(使用XXX模型回答,導入某某格式,參考XXX名言等等…)
7.可以複製文章請它找出重點並由重點延伸回答。
提供幾個好用的英文單句
1 | Topics about X for the future ⇒ 用於未來式 |
若有更好的使用模式,也請提供給我喔~~
OpenAI wiki
ChatGPT研究框架2023
What Is It and How Does It Work?
ChatGPT 未來式:從語言學習延伸到日常工作的高效 AI 工具